消费,既是宏观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观察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江苏市场消费的反弹愈发显著,各城市的消费增速变化体现了不同的复苏态势、基础与潜能。
据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江苏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以上。13个设区市之中,扬州、镇江同比增速最快,分别为12.9%、12%。但是,相比一季度,南通、连云港、泰州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下降了1.5、1.2、0.9个百分点,跌幅居全省前三位。地处苏中和苏北的这三座城市,近年来工业经济增长较快,何以上半年的消费增速明显下滑?其中有什么样的长期与短期、共性与地域原因?从中显现了我省经济复苏的哪些不稳定因素?
南通:中高端、农村服务供给不足
(资料图片)
消费潜力有待释放
上半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的增幅均居全省各市前列,但消费增速的放缓之势同样居前。上半年,南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20924.82亿元,全国普通地级市中排在第6位,显示了其较强的资金实力,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南通居民的消费意愿不足。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最新统计,南通常住人口总数为772.66万,居全省第四。作为经济规模与人口的江苏第四城,为何其今年以来的消费增长与GDP及工业经济表现有如此明显的反差?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慧认为,结构性消费供给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南通中高端消费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其农村地区商业体系的服务能力有限。
她分析,靠近长三角商业中心上海、苏南商业重镇苏州,对南通而言是一大优势,但由于其自身商业、文化等消费场所数量有限,综合服务水平不高,造成相当部分中高端消费外流至沪苏两地。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南通的中高收入人群赴上海、苏州、南京等地的消费量迅速增加。同时,随着直播带货、物流快递的迅猛发展,和其他大城市同龄人一样,南通中青年消费者日益倾向于网上购物。网络消费会对实体零售造成不小冲击,而且只有商家注册地在南通的网购才会被计入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南通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较好,但较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周边城市仍有差距。
李慧认为,上半年南通城镇、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5%、10.3%,农村消费增长明显慢于城镇。而从全国来看,上半年城镇、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1%和8.4%,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镇。由此可见,南通的农村消费还有不小增长空间。客观地看,农村商业网点建设缺乏规划引导,布局不合理,业态简单,物流体系不够完善,这些都抑制了南通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
李慧表示,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短期的消费增速下滑属于正常波动,关键是要看中长期趋势。就此而言,专家及业界普遍看好南通。
如何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李慧的建议是:首先,以政策推动国际高端品牌、国内一线品牌落地南通,促进消费回流。其次,对于家居、家纺等面向终端消费市场的南通传统产业,积极引导其实现线下实体店、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多种模式融合发展,扩大实物商品的网上销售额。最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充分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如,补齐乡镇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商贸流通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农村电商和物流融合发展。同时,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南通人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重塑居民消费信心。
连云港:居民可支配收入偏低
“硬设施”和“软环境”有待改善
连云港消费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南通。连云港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1.41亿元,仅占全省的3%,消费总量偏低。李慧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连云港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有关。上半年连云港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2元,低于江苏全省941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77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71元,分别低于全省11068元和3682元。
她分析,限制连云港消费持续较快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其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仍然不足,无法满足新的消费升级需求。当前,个性化、多样化已逐渐成为国内和江苏省内消费市场的主流。以旅游消费为例,目前游客对景区的偏好更加多元,对高水平文化产品的需求更为强烈。“旅行+演艺”“旅行+看展”“旅行+刷博物馆”成为旅游新时尚。作为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相拥的城市,连云港旅游资源丰富,然而文化演出场馆偏少、博物馆的馆藏不多,对中远途游客缺乏足够吸引力,制约了连云港住宿、餐饮、文化等相关消费的扩大。同时,连云港旅游还面临着青岛、日照等邻近山东海滨城市的竞争,其交通、酒店、度假等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均有待升级。
如何充分释放连云港的消费潜力,让经济复苏的步伐更快更稳?李慧的建议是,稳消费的核心是增加居民收入,要通过多种渠道稳定就业,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其次,改善“硬设施”和“软环境”,为扩大消费夯实基础。再次,要更多地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打造有黄海之滨地域特色、有竞争力和个性化的消费品牌,增强对连云港人和商务、文旅客流的吸引力。
泰州:生活消费相关领域反弹放缓
“超老龄化”影响显现
长江北岸的泰州地处全省地理中心,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江苏和长三角的水运物流枢纽之一,向来是商贸大市。然而,今年上半年泰州的消费增长放缓,以8.1%的增速列全省后位。
李慧认为,从短期来看,泰州消费增速下滑与该市批发零售业增长放缓有关。上半年,泰州市批发零售业销售额3614.82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一季度回落4.1个百分点。截至今年7月,泰州存续在业的批发零售企业约为51997家,在全省范围内仅高于淮安和镇江。
此外,该市生活消费相关行业上半年增速也较一季度显著回落。食品和住宿业营收同比增速下降了2.2个百分点,餐饮行业下降了2.1个百分点。与周边其他城市相比,泰州常住人口不多,外来人口有限,消费需求空间相对恒定。上述行业在疫情缓解后的一季度率先快速反弹,二季度不能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或许是原因之一。中高端服务供给不足,抑制了本地升级消费,则是泰州与南通、连云港共同存在的瓶颈问题。
李慧研究指出,从较长期的角度看,泰州人口的“超老龄化”也是造成其有效消费需求增长不快的重要因素之一。该市常住人口在江苏13个设区市中仅高于镇江,同时又是人口净流出城市,人口流出速度在全省仅次于宿迁和盐城。人口是消费的基础,有消费能力的人口数量减少必然对消费市场规模带来负面影响。从人口结构来看,泰州人口老龄化程度仅次于南通,居全省第二。相比全省和全国,泰州已经提前进入了超老龄社会。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泰州市常住人口451.28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27.5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8.3%。尽管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尚未有定论,但一般认为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更倾向于储蓄、控制消费。加之目前老龄产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市场规模较小,因此总体而言,“超老龄化”对泰州市消费的增长负面影响更大。
李慧建议,泰州应推出积极刺激政策,进一步激发泰州人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需求的释放;另一方面加速培育中高端商业、文化企业和平台,壮大本土升级型消费服务机构,引导市场需求。长期而言,“超老龄化”的泰州应实施积极的人口政策,吸引人口流入,发展“银发经济”,扩大并升级面向老年人需求商品、服务的供给,不断激发老年人的消费潜能。
江苏经济报记者 王峻峰